尽善先生│记吾师二三事
作者:胡恺睿 来源:音乐学系 发布时间:2023-01-09编者按:建校以来,广大教师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秉承“事必尽善”的校训精神,践行“弘毅尚德、博约精艺”的价值理念,孜孜以求、精勤不倦,全力培养基础厚实、技艺精湛、特色鲜明、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。即日起,官微将结合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,陆续刊登“尽善大先生”征文活动中的优秀文章,生动呈现一批扎根育人一线且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师典型,全力营造尊师尚学的良好氛围。今天推出由音乐学系胡恺睿同学带来的文章。
古人云:“学贵得师,亦贵得友”,吾师即是我成长中的良师益友。去年,我很幸运地加入了音乐学系大家庭,导师南鸿雁教授是我系的研究生导师。回顾一年多的学习生活,老师和我那些平凡的小事,让我理解了什么是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示范。
先生之大,在于为人之“谦”。所谓“谦”是指“谦和”,每当遇到夸赞,南鸿雁老师总谦虚的说:“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。”
这让我想到了与老师第一次对话的场景。我是一个有“电话恐惧症”的人,每次打电话之前都要纠结许久。第一次跟南老师沟通时,我在家人的建议下,还是采取了相对正式的电话方式。通话前,我惶恐地列了一大段“讲话提纲”,修改多次后才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。电话接通后,我双手发颤,讲话的声音都是磕磕绊绊的。但老师听我讲完了一长串话,不打断、不催促,尔后才耐心地回答我。挂断后,我才发现,在老师温柔友善的话语下,我早已不紧张了。
先生之大,在于学识之“实”。没有扎实的学识,难担师之大任。南老师的琴房装饰很简洁,唯一不“简洁”的就是她的书柜。书柜里摆满各种书,既有与音乐学相关的,也有如人类学等不同专业的书籍。开学至今,她向我推荐了不少文章和书,有时在微信公众号看到优秀文章,也会与学生们分享、交流。由于我本科是音乐表演方向,在阅读上花的时间比较少,在老师的影响下,我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。课余时间,南老师也会带我们去参加各类音乐会、学术会议,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。
先生之大,在于学力之“广”。南老师非常愿意也十分善于接受新事物。第一次上课时,我带着纸、笔去做笔记,刻板地以为教授们应该会更喜欢纸质的阅读和写作。南老师看到后友好地建议,用电脑学习可能会更加便捷令我倍感惊喜和亲切。之后,她经常与我交流一些应用程序的使用、网络视频的下载以及最新电子产品的情况等,在教学相长中,我深刻感受到老师学力之广、勤学不怠。课余时间,老师也很愿意听我说一说在学校发生的事和班级同学的趣事,在这种事无巨细的贴心交流和教学相长中,我和老师更加亲近了。
先生之大,在于育人之“智”。春秋时期的孔子有弟子三千,他不仅一视同仁,且因材施教,这就是所谓育人之“智”。写作并不是我的长处,但是在音乐学系后,科研写作必不可少。对此,南老师并没有责备我的不足,而是经常鼓励我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来开展研究。前段时间,学校开展了“研究生科研及艺术实践项目申报”活动,我也在老师的鼓励下报了名。准备申报书期间,老师一直坚持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”的方法,逐步引导我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有时候甚至到深夜还在与我交流申报书的内容。最终,“婺风遗韵,诗路寻音——浦江县什锦班调查”这一项目获得了立项资格。
项目调研过程中,南老师除了对我的调查报告和文章进行专业的指导外,还亲赴浦江县嵩溪村与我一道进行田野调查,这让我首次参加田野调查的我一下子有了信心,倍感温暖。即将结题之际,她还鼓励我结合之前的中国乐器演奏及与浦江民间艺人学习的经历,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们一同开展讲演会。在老师的统筹下,“婺风遗韵,诗路寻音——浦江县什锦班调查”项目结项讲演会在今年11月16日圆满结束,获得好评。
在漫漫人生中,读书的美好时光稍纵即逝,但得遇良师却是一生幸事。